老人家膝蓋痛一定是退化性關節炎嗎?內側皺褶症候群 (Plica syndrome)

復健科門診精選問答:探討老年人膝蓋疼痛的另一可能原因,內側皺褶症候群(Medial Plica Syndrome),並分享針對特殊病患(如服用抗凝血劑者)的保守治療策略。

發布日期: 2016年9月28日

復健科門診常見問題問答精選集:內側皺褶症候群 (Plica Syndrome)

最近門診碰到一位過去有輕微血栓性中風的婦女病人,有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再度中風發生,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發作導致膝蓋疼痛跛行,來診所診療。其女兒要求自費施打玻尿酸膝關節注射。

臨床診斷與保守治療

但是診察後我拒絕了她的要求:

  1. 凝血功能問題: 首先,其小腿多處有明顯的瘀血,顯示有凝血功能不佳的問題。
  2. 疼痛部位分析: 經診療後,發現病人膝關節內側關節面部位有輕微觸痛感,膝部髕骨內上方即股骨內髁處及後膝部有明顯疼痛。

診斷為主要是懷疑可能有皺褶症候群 (Plica syndrome)、代償性的膕肌及腓腸肌拉傷,以及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

治療策略 (因應抗凝血劑):

建議除了休息之外,安排復健治療

  • 使用 Superlizer 直線偏光治療儀、深層的熱、及電療。
  • 穿戴護膝減少膝關節受力、皺褶刺激。
  • 開始服用這類保健食品乳油木果產品 (關立固) 輔助治療減少發炎帶來的疼痛,來降低 NSAIDs (非類固醇類發炎止痛藥物) 長期服用所帶來的副作用及再度中風的風險。

侵入性治療考量: 建議持續接受復健治療,因凝血功能不佳,暫不考慮侵入性的治療如注射類固醇、玻尿酸治療或 PRP,或進行關節內視鏡滑囊皺褶修除的手術等。


認識膝關節皺褶 (Plica)

膝關節皺褶 (plica) 像膝關節這樣的滑液關節囊都會有的正常解剖構造,正常的情況下不會疼痛。膝關節有四個皺褶組織,其中以內側皺褶 (medial plica) 最容易發生問題。

可能原因:

  • 因交通事故或劇烈運動跌倒受傷。
  • 年輕人從事需重覆彎曲伸直膝蓋的動作的運動(如長跑、自行車、登山、爬樓梯、深蹲運動等)過度使用。
  • 老年人因退化產生問題。
  • 其他附近部位的感染或手術後也會引起產生皺褶症候群 (Plica syndrome)。

哪些狀況懷疑可能有內側皺褶症候群 (Plica syndrome)?

  1. 前內側膝蓋痛
  2. 觸診皺褶處即股骨內髁處會有壓痛的。
  3. 膝蓋活動時有喀擦 (clicking or snap) 的聲音painful arc 疼痛弧約 $30^\circ$ 到 $60^\circ$ (Dupont 1997)。
  4. 陽性 Duvet test: 在床上將捲軸置於兩膝之間可減輕疼痛症狀。
  5. 上、下樓梯、蹲、從椅子離座起立等重複膝關節彎曲伸直的動作會加劇腫痛的症狀。
  6. 慢性的病例會有股四頭肌萎縮的情形。

治療目標

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六十的病人經過 6-8 週的保守物理治療,可以成功改善症狀。主要目標為:

  1. 減輕疼痛及發炎。
  2. 配合使用肌內效貼紮 (Kinesiotapping) 給予患部支撐與保護,避免二次傷害。使用護膝 (patellofemoral brace),減少皺褶刺激。
  3. 使用 TB Roller 伸展 ITB,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s 等肌肉增加柔軟度。
  4. 強化股四頭肌肌力,特別是股內斜肌 (VMO)
  5. 強化髖部及下肢肌力。
  6. 改善敏捷度、平衡及本體感覺。
  7. 改善下肢功能(含走、跑、跳、蹲、單腳站等動作)。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