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坐骨神經痛腰椎牽引沒效? 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或肌筋膜炎?

坐骨神經痛腰椎牽引沒效?本文探討可能的替代診斷,如梨狀肌症候群或肌筋膜炎,並分享實際案例。

發布日期: 2016年8月20日

最近兩周診所門診連續來了三位被診斷為是腰椎疾患引起持續嚴重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告知我他們曾在別處接受藥物、中醫推拿及腰椎牽引都沒效,經人介紹或網路搜尋來此求醫。我綜合以往的臨床經驗,鑑別診斷,先考慮可能是如下的問題?

  1.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或跑者膝以此最為常見。
  2. 臀部肌肉群如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及擴張筋膜肌拉傷或肌筋膜炎。
  3. 腸薦關節問題 (關節炎或韌帶扭傷、僵直性脊椎炎等)。
  4. 梨狀肌症候群。
  5. 坐骨神經炎。
  6. 其他如脊椎腫瘤及其他癌症骨頭或脊髓轉移。

經解釋後,先嘗試選擇深層熱及干擾波等的物理治療,加上直線偏光治療儀 (superlizer) 治療數分鐘,或者採用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 大都能順利解決其腸薦關節疾患或臀部肌肉因神經或肌肉發炎痙攣所導致的症狀。

另分享曾在三軍總醫院一個實際案例,數月前某教授因腰椎椎間盤突出症多年,某日突發性坐骨神經痛,以為是舊疾復發,來門診請教我,本以為需要腰椎牽引治療。首先鑑別診斷,發現脊椎沒有明顯的疼痛及敲痛,判斷可能只是因運動過度導致腸薦關節及臀部肌肉受傷,不需要腰椎牽引,立即在門診採取直線偏光治療儀 (superlizer),局部治療腸薦關節及臀部肌肉 5-10 分鐘,連續兩周每周一次,果不然完全復原,也讓主任佩服不已,順利出國開會。

返回文章列表